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安区开展“振翅新程·生态共生”野生鸟类放归活动 75只“蓝天精灵”重回大自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8:03:00    

7月3日上午,长安区在五台街道滈河边开展“振翅新程·生态共生”野生鸟类放归活动,让75只适宜野外放飞的“蓝天精灵”重回大自然。

75只鸟儿经过野化训练重返蓝天

本次活动由长安区秦岭保护局、公安长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市管理局、五台街办、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沣峪木材管理检查站、南五台国有生态林场、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南郊寄养点等联合举办。

据悉,为妥善处置接受救助的野生鸟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长安区决定开展此次放归活动。当日放飞的鸟类品种有游隼、画眉、黄腹山雀、暗绿绣眼、八哥等,其中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野生鸟主要有游隼、画眉等;属于“三有”及省重点野生动物的野生鸟主要有黄腹山雀、暗绿绣眼等。

“此次第一批放飞活动所选的地点,地处滈河出石砭峪口,水系发达、流量充沛,植被茂盛、物种繁多,周边有大面积林木覆盖,有湿地、水源和充足食物来源,适合野生鸟类生存栖息和繁殖。”长安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刘育强说。

放飞前,长安区动保人员按照鸟的种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饲养管理,为鸟类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充足的食物、饮水,同步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以便于它们能更好地融入野外生存环境,保障生存需求。

全区掀起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热潮

坐拥秦岭北麓生态屏障,长安辖区鸟类资源丰富,其中不乏黑鹳等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白鹭、夜鹭等省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长安区已全面落实林长制、峪长制、河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通过综合整治水系、渠系、河流,建立微小湿地群,初步构建起稳定、多样、健康的生态系统,营造出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沿山许多村庄已恢复“稻香、蛙鼓、鸟鸣”的喜人景象。

为在辖区积极营造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氛围,长安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及短视频账号,积极开展野生鸟类科普知识。各街道、各部门组织开展鸟类知识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集市、进企业,通过在街头巷尾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等系列措施,引导市民群众树立爱鸟护鸟意识,正确爱鸟护鸟。

随着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深入人心,长安区很多市民群众已自觉加入鸟类保护行动。

长安区将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积极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热潮,通过打造鸟语花香、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守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