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指尖被夹断,可用的断指动脉直径不到0.5毫米。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专家利用超级显微镜,为她成功再植断指。配合积极的康复锻炼,她的手指功能有望基本恢复。
“医生,救救我的手指!”7月初,32岁的小黄冲到苏大附四院,向医生求救。十几分钟前,狂风呼啸而过,铁门“砰”一声死死砸在门框上,牢牢夹住她来不及撤回的右手。等门再打开,大家都被惊呆了:小黄中指的指尖节皮肉脱落、严重挫烂,仅剩指骨外露。
专家提醒,市民如遇切割性意外伤害,务必科学处理、快速就诊。苏报融媒记者 朱瀚墨/摄制
伤情棘手,该院骨科主任医师姜为民、何罕亮,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沈国良,副主任医师张建超等专家立即开始会诊。专家们认为,患者伤情严重,在离断指体里找到可供吻合的血管,难度极高。断指离开身体越久,成活的可能性也越低。因此,术中稍有不慎或拖延过久,断指都可能坏死,患者将落下残疾。
在医院多学科高效协调下,不到半小时,小黄就被送入手术室。20倍显微镜下,专家们发现,小黄的手指动脉完全撕脱、拉长、栓塞。但专家们并未放弃,艰难寻找。终于,他们找到一根极细的分支血管,虽然仅约0.3-0.5毫米,但还能尝试吻合。
张建超研究患者病情。苏报融媒记者 朱瀚墨/摄
“这么细的血管,常规的缝合针、线完全用不了。”张建超介绍,术中所采用的无损伤缝合针、线,不到成人发丝的一半粗。掉地上,就几乎没法靠肉眼找回。靠着坚实的手术基本功,专家在这根细若游丝的分支血管上,精准缝合了4针。松开止血带后不久,手指原本苍白的皮肉逐渐红润。这意味着,指尖动脉供血成功恢复。
术后,手指逐渐红润,意味着血流恢复。医院供图
术后,医护团队精心照护,帮助小黄的再植指历经静脉回流不畅等风险,血运稳定良好。上周末她到医院复诊时,指尖外观已接近正常。张建超说,配合积极的康复锻炼,这个指头的触觉和运动功能也将逐渐恢复,对未来生活影响极低。
“一般来说,断指(肢)后6小时内均有再植条件,但越早就医越好。”张建超提醒,市民如果遇到切割性意外伤害,需将断指装入干净的塑料袋或布包,抓紧时间随患者入院。环境较热时要低温保存,但不能将冰块直接接触伤口和断指,防止冻伤。
(苏报融媒记者 朱瀚墨/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