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南市博物馆这三大“镇馆之宝”,有多厉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0:13:00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山东博物馆,“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开展。

这次展中,有济南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这三件都是1969年出土于济南无影山汉墓的国家一级文物。

汉代流行的“视死如生”观念,造就了汉代内涵丰富的墓葬艺术。首先是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俑,在长方形陶盘上,固定了21个陶俑,有乐工、观赏者、表演者。这件文物生动重现了2000多年前的宴饮场景。

其次是西汉载人载鼎彩绘陶鸟,极富神秘和理想化的色彩,实际上是当时人们想借吉祥之物——鸠鸟,带着自己飞升上天的一种浪漫幻想和凌空仙去的立体艺术展现。

最后,是西汉载壶彩绘陶鸟。鸟,是鸠鸟,是“不噎之鸟也”,有长寿吉祥的寓意。鸠鸟两翼上所负的一对彩绘陶壶,用来盛“糜粥”。这件陶塑反映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鸠是一种不挑食的鸟类,吃啥都不会噎着。“鸠”又与“九”“久”谐音,所以说以鸠来寓意老人晚年养老,吃饭不噎着。《后汉书·礼仪志》载“鸠者,不噎之鸟也”,古人取其“食不噎”之象,铸鸠首于王杖(鸠杖),赐70岁以上老者。这个鸠杖,也称王杖,是汉代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它就是汉代版的“敬老卡”。比如,持有鸠杖的老人虽无官爵,地位也相当于俸禄为六百石的官员。六百石的官员通常担任的是县级官员,如县令、县长等职位。同时,持杖者可以自由出入官府;路上行人见到持杖者要让道;参与市场买卖时,持杖者也可免于缴纳税赋等。

记者:王亚妹 摄像:王亚妹 剪辑:王亚妹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