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在接受包括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自己作为行业从业者一直在思考出口商应如何应对,不排除90天关税缓冲期后,又有新的情况发生,因此必须提前构建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市场多元化布局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这是应对全局的关键对策。
“走出去”必须注重产业提升与产品创新
“90天之后,中美贸易局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贸易关税以及相关管理协议,不仅维系着两国贸易的畅通,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关系有着重要意义,还关乎美国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双边贸易能否走向更平稳的发展道路。”林龙安认为,对于进出口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而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未来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烈,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难以持续,必须改变这一状况,特别是对美国出口占比较大的企业,应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包括中东、南美、非洲以及东盟市场,以此保障贸易和产品的未来发展。
其次,要注重产业提升与产品创新。在产业链提升方面,需提前布局,以应对未来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建议加大创新力度,调整产业链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降低成本,增强价格优势。
大湾区企业展现了中国外贸强大韧性
关于国际贸易争端常态化的问题,林龙安认为大湾区企业展现出了中国外贸强大的韧性,也体现了大湾区作为中国外贸重要经济体的稳固性,这得益于大湾区持续的科技创新、完备的产业配套、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不断拓展的公共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大湾区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亮点所在。
建议金融机构推出差异化创新产品
林龙安表示,中小外贸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建议相关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定制型金融产品的研发支持,根据市场份额占比不同、出口产品类别不同和不同出口行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定制服务,同时做好风险管控。他举例表示,例如此次中美谈判后的90天窗口期,就属于出现的新状况,针对这90天后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关金融机构可以考虑研发相应的产品加以支持。
文|记者 戴曼曼 程行欢 实习生 骆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