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的推送里,不实信息往往跑在真相前面。
近日,一则所谓“在泰中国男子群殴日本男子”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不少人第一时间信以为真,却忽略了它源自泰国长期制造、剪辑、歪曲内容的Facebook账号 Roo Tun Jeen(รู้ทันจีน)。
这起事件没有任何泰国官方通报,却在未经查证的转发中,被塑造成了一场“既成事实”的舆论风暴。
多名中国男子在泰国群殴日本男子,警方证实为假消息
近日,泰国脸书专页“Roo Tan Jeen”曝光了一起发生在曼谷的暴力事件:一群中国男子在大白天当街围殴一名日本男子,起因是对方拍摄了他们在禁烟区吸烟的画面,准备交给保安举报。
泰国警方证实:此消息为假消息。
假消息帖子称:事件发生在8月10日(周日),地点位于Rama 9区一栋高楼附近,这里既有公寓也有攀岩馆。
假消息还提及:现场目击者表示,当时他正从楼下的Tops超市走出,听到外面传来吵闹声,便上前查看,结果看到4至5名中国男子正疯狂殴打一名男子。唯一试图阻止的,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保安人员,但力量明显不足。
见此情景,这名目击者立即拿出手机拍摄,并用英语大声喝止,并警告将报警。
假消息帖文还捏造了细节:这群袭击者不仅没有停手,还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进行威胁,另一人甚至企图抓起附近的招牌充当武器。所幸警方很快到达,及时制止了事态。
假消息提及,受害者是一名日本男子,与这群中国人并不相识。事件起因是他看到这群中国男子在禁烟区吸烟,于是拍下视频准备交给保安,结果引发对方强烈不满并实施围殴。
警方查证表示:根本没有目击者将拍摄到的视频交给警方作为证据,泰国警方也根本没有对对涉事人员进行备案登记。事件纯属捏造。
警惕!别让虚假信息牵着情绪走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快过真相到达的脚步。尤其在泰国,围绕在泰中资企业和中国群体的不实消息,近期出现了明显的集中释放与放大效应——一次毫无查证的转发,一段刻意剪辑的视频,就可能在几小时内演变为舆论风暴。
这一次的所谓“群殴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源头来自Facebook上广为人知的账号——Roo Tun Jeen(รู้ทันจีน),这个名字在泰国华人圈里已不陌生:长期捏造、制造、剪辑、歪曲事件,输出大量带有敌意的虚假内容,塑造对中国不友好的叙事氛围。
而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泰媒并未经过独立核实,直接转发了这些未经证实的内容,给公众造成了既视感极强的“既成事实”,却忽略了背后缺乏任何官方确认的事实基础。
事实上,经多方核实——暂时没有任何泰国警方介入此事后续,也没有任何泰国官方工作人员通报相关情况。
整个事件完全停留在网络层面,是一次典型的社交媒体“二次发酵”,甚至可能是为了博取流量和点击的刻意炒作。
这种现象的危险之处,不只是让部分人对中国群体产生误解,更在于它会被不断叠加、反复利用,在舆论场形成对立情绪,影响两国民间的互信。
一个剪辑片段、几句挑动文字,就可能让一群原本不相干的人,被贴上“标签”,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意、工作和生活。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面对这类信息时,做到三点:
第一,不急于转发。 看到耸动的标题、模糊的视频,先按捺住情绪,等一等,查一查。
第二,关注消息源。 若来源是长期制造争议、缺乏公信力的平台或账号,就应提高警惕。
第三,主动向权威渠道求证。 不论是泰国官方通告信息,还是正规媒体的多方采访,才是判断事件真相的可靠依据。
“不经求证的消息,可能比沉默更可怕。”
保护我们在泰中国同胞的形象,不仅靠泰国官方发声,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性与分辨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理性是一种力量。看清真相,才能不被带节奏;守住判断,才能不被情绪牵着走。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我们共同的形象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