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0岁的桂林银行安保部经理莫日发主动请缨到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干就是10年。在当地村民眼里,莫日发做成了很多大事,带领村民将一个落后山村建设成和美家园。每到任期结束之际,万般不舍的村民就联名请愿,先后3次请求有关部门让他留任。
莫日发清楚地记得,驻村报到首日,车子就困在了泥泞的道路中。地处高寒山区的白竹村四周群山起伏,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驻村后,他发现全村13个自然村中有11个缺水;全村没有路灯,变压器太小,村民用电压力锅竟然煮不熟米饭;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面对困难,莫日发先是以党建引领聚人心,把村民拧成一股绳。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开展党组织生活,吃透扶贫政策,以党建促脱贫。他与村干部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遍访了全村13个村屯,理清了发展思路。
紧接着,莫日发从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水、电、路等问题着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他先后争取1000多万元资金,修了6条通村公路,完成21公里通村道路和16.5公里村内巷道硬化,安装460盏路灯,解决215户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白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莫日发想方设法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他与村干部一起,引导村民建设种养及加工基地5个,打造东山灵芝鸡、东山香猪、东山金槐茶、东山鲜玉米等多个“东山”字号品牌,村里的脱贫户去年人均收入突破1.4万元。
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莫日发探索“银行+商户+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通过白竹村村民合作社发动、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分别成立了红梨园、瑶香云绿茶园等产业帮扶基地,安置31户脱贫户在基地内工作。同时借助桂林银行资源和渠道优势,种植金槐、豆角、紫米、节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保持在65万元以上。
十年如一日的驻村,莫日发早已成了白竹村的“代言人”。他说,是村民的信任、后盾单位的鼎力支持、老兵的党性,让他在这座小山村扎根。
“现在,白竹村的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城市,实现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产供销一体化帮扶转变。”莫日发说,“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始终有用不完的劲儿!”(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