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凌晨,城市假日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棚起火,逾百辆车烧毁。
海德城市花园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区旁边是燃气管道(图中黄色管道)。
南城名苑小区充电停放区就在小区进出口,且与电梯距离仅2米。
中信阳光澳园小区充电停放点就在楼栋进出口。
设在百悦尚城小区外围道路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
开栏语:
明察暗访透视城市治理,激浊扬清测评服务温度。南都东莞新闻部推出全新栏目《民呼我测 共建美好东莞》,聚焦东莞民生实事与公共服务,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亲身测评问题症结点,助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贡献智媒之力,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携手各方共建美好东莞。
日前,东莞南城一小区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发生火灾,烧毁上百辆电动自行车,使得停放充电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去年7月,东莞实施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的地方标准,对相关区域的消防安全提出指引和要求。近日,南都东莞新闻部推出《民呼我测 共建美好东莞》栏目,首期围绕该地方标准走访城区多个小区的停放充电场所,发现一些小区充电停放点存在靠近燃气管道、正对电梯、靠近入户门厅等与要求不符的隐患。
东莞市消防部门向南都介绍,东莞在推进小区充电停放场所规范化管理及消防设施建设时,会遇到场地资源紧张、“重建设轻维护”、设备维护责任没人担等现实棘手难题。现市里已出台方案,未来三年将推进公共场所及周边建设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事件
小区充电棚起火,烧毁100多辆电动自行车
6月30日凌晨5时许,东莞南城城市假日三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发生火灾,烧毁100多辆电动自行车,燃烧产生的浓烟还熏至相邻数米的小区楼栋,所幸事件中无人员伤亡。目前,对该起火灾的成因,消防部门尚在调查中。
根据东莞市消防部门总结的过往电动自行车起火常见原因,主要集中在:电动车锂电池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或本身有内部缺陷,在充电过程中过热引发爆炸;私拉乱接电线的不当充电方式引发起火;充电时间过长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电动自行车自身设计缺陷使得充电过程中易引发短路。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若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者消防设施长期未维护、损坏无法使用,一旦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进行灭火,也可能使得火灾蔓延扩大。事件发生后,有声音认为城市假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与此同时,东莞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问题,也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
据交警部门数据,现东莞全市电动车上牌量约350万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人们常见的代步工具,而由其充电引发的火灾也屡见不鲜。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成为东莞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2024年7月15日,东莞正式实施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DB4419/T 12—2024)》(以下简称《规范》),该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器材、电气、消防安全管理等要求。适用于东莞市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设计、施工、验收。
现象
充电区域挨近天然气管道
《规范》实施一年,当下住宅小区在落实有关要求的过程中,尚有哪些常见隐患,又会遇到哪些难题?7月上旬,南都记者针对市民关心的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安全问题,分别走访了东莞城区多个小区。
位于东城的海德城市花园(海德琥珀台)小区于2019年建成,目前,该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就在每一栋楼进门处旁的架空区域。每个停放充电区域设置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以及两个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不过,在该小区4栋楼下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区,仅一个围栏之隔就是新奥的天然气管道,以及小区的绿化带。
海德城市花园小区的吴女士向记者表示,对于小区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区设在楼栋架空区域,旁边就是燃气管道,也有业主表示担忧。她说:“现在看着没问题,万一真的烧起来可能会挺严重的。我们向物管提过建议,但没有得到改善,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而在莞城塞纳河畔小区1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设在一楼架空层内,然而架空层停放空间“供不应求”,许多电动车转而停放在了大堂正门出入口通道和后门消防通道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消防通道一侧墙上布设了天然气运输管道,但管道正下方仍然有电动自行车停放,造成了安全隐患。
根据《规范》,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附近除电动自行车外,不应有其他明显增加火灾荷载的易燃可燃物品,不应敷设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和燃气管道。
停放充电场所临近安全出口
在中信阳光澳园小区5栋,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设在楼栋进出门外,距离不超过5米,旁边还有一个连片的落地窗墙体;在2001年建成的老小区南城名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同样设在楼栋进门处。正对该小区电梯门,2米范围内,就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
南城百悦尚城小区的电动自行车主要停放在各楼栋的架空层或楼栋室外的进出口处,该小区的充电区域,集中在小区外围的几个由第三方运营公司在公共区域设置的充电棚,基本实现停放和充电区域分离。小区一位物管工作人员介绍,早年楼栋进出口处有充电设施,后考虑到消防安全问题,就将一楼的充电设施全部拆掉了,不过小区内部较难开辟出一空旷宽敞的区域供大量集中停放,所以只能在各自楼栋底层自行消化停放问题。
根据《规范》,临近建筑物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远离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设置窗户的外墙。
东莞一位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坦言,目前物业管理方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一是既有住宅小区红线内空间有限,符合规范要求的“远离楼栋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外墙窗户”且防火间距≥6米的场地稀缺;二是部分拟选公共区域涉及变更使用用途,需经业主共同决策,落地存在协调难度。对于现有区域改造,更是面临加装防火分隔及自动消防设施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若是在小区红线范围内,一般选址无需经过政府部门审批,在落地时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走正式流程。若是在红线范围外,那就需要多部门协调。他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评估小区周边市政区域(如绿地边角、道路退让区等),在满足条件的地点增设集中停放充电点。另一方面,小区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合规位置建设具备自动断电、过载保护功能的智能收费充电桩,缓解内部空间压力。
难题
定价分歧、选址困难、设施不全
据住建部门数据,东莞全市1423个物业管理小区中,1288个小区已建成充电设施共5932处,已建成充电端口10.73万个,全市近72%小区达到5:1车充配比。去年以来推动新增端口3.6万余个,增设数量在全省排名靠前。不过,目前东莞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东莞已有地方标准,在推进小区充电停放场所规范化管理及消防设施建设时,遇到的棘手难题是什么?东莞市消防部门向南都介绍,利益协调是首要难题,居民想低价充电,物管要覆盖成本,定价难达成一致。同时,物管和业委会权责不清,设备维护责任没人担,新增充电桩占公共区域,也遭部分业主反对。
场地资源紧张也很棘手。一方面,现实中部分老旧小区空间局促,难以找到合适的场地建设、改建充电点;一些新建小区规划没跟上,没预留相关设施空间。另一方面,若建在小区外围,部分区域属于城市公共区域,城管部门对充电点搭棚建设的管理较为严格,所以需要考虑城市规划、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因素。另外,充电点建设还可能会对周边商业活动产生影响,导致推进建设难度增加。
东莞消防部门提到,居民习惯也成执行阻力。部分居民觉得集中充电点远且贵,对锂电池危险认识不足。技术适配和运维是大问题,锂电池火灾得用专用灭火剂,常规喷淋效果欠缺,普通烟感预警慢,而锂电池从冒烟到爆燃仅3-5分钟。还有大部分物业管理处没持证电工,没法检修线路,行业部门也难高频检查分散点位。
公共充电设施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东莞消防部门介绍,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施的运营主体通常是物业管理公司、充电设施运营企业以及部分直接参与建设运营的地方政府,这视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形有所差别。运营单位作为充电设施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应当对充电设施中的消防设施承担日常检查和维护责任。在实际情况中,目前运营主体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足、企业内部过于注重建设数量和充电使用率而忽视健全内部考核机制等问题。
规划
公共场所及周边将建一批充电设施
为了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风险,全国多地都在推广和建议小区车棚设置智慧消防监管系统。这是因为智慧消防监管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充电状态、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充电过载、短路等潜在危险因素,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和用户及时处理,从而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东莞市消防部门指出,目前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说必须设置智慧消防监管系统,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和消防部门的倡导来看,在小区车棚设置智慧消防监管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东莞在《东莞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也鼓励建设运营企业增加科技研发,大力推广应用智慧消防监管系统,更好地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
前述《东莞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是指今年6月底东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专班印发的文件,该文件指导各镇街(园区)通过科学编制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重点强化对公共场所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力求应建尽建,分类有序推进建设,推进各镇街(园区)住宅小区、村(社区)、城中村等公共场所及周边建设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停放充电需求。
东莞市消防部门指出,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专班也将结合居民的需求,加强对设置在建筑架空层的充电点的消防安全指导,督促依规范建设管理,提升建筑管理者对充电区域的安全管理能力。
南都调研 总第751期
出品:南都东莞《民呼我测 共建美好东莞》栏目
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何永华 梁锦弟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嘉丰 唐国轩 曾奕静 李晓艺
黄慧萍 实习生 梅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