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不断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2023年8月,青海启动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整省试点工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青海省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建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评价改革、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等工作,强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总效能,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不断强化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省级教育、编制、财政、人社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4个方面制定19条具体措施和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重大要求转化为推动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优化师资配置方面,聚焦学龄人口变化新态势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战略,青海省统筹区域、城乡、学段教师资源配置,聚焦紧缺学科,2021年以来,累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近9000人,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专业技术岗位和绩效工资的统筹管理,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青海省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随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全省1.8万余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现全省覆盖。2025年起,改革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制度,建立综合奖补机制,将更多资金用于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推动资金投向从“扩资源”向“提质量”转变,有效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
青海省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修订印发中小学教师、中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着力破除“四唯”,落实分类评价要求,建立符合岗位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来源:西海都市报